|
孩子从抑郁自伤,到愿意出门、交流,她用了2个月-绍兴嵊州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7-20 “小学四年级,就确诊厌学焦虑和重度抑郁,这该怎么办才好?” 一天,在公众号后台,收到粉丝楠姐(化名)的留言,希望我们能写一写儿童抑郁的话题。 “我不明白,孩子还那么小,就白纸一张、什么也都不懂的年龄,怎么会抑郁呢?”楠姐说。 我知道,楠姐的困境,其实是当下很多情况类似的父母,常有的第一反应。 但孩子不是白纸一张,他是带着父母的基因、家庭早期的教育模式、甚至是父母性格特征的影响。 跟大家聊聊一个故事吧。 01 高压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脑发育受损 故事的来源,是热馨资深心理咨询师——王老师的真实案例。 那是一个更小的孩子——小宇(化名),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确诊了厌学焦虑和重度抑郁。 “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太严厉了吗?”我问。 “是,但不全是。”王老师摇了摇头。 大概是爱之深、责之切。从小,父母对小宇管教严格,在学习方面,更是实行高标准、高要求、高目标的“三高指针”。 “除了学习上的高压外,小宇爸妈在家庭功能上也是有问题的。”袁老师说:“他们一直价值观不和,妈妈很强势。很多时候,爸爸为了迎合强势的妈妈,会放弃自己作为父亲的功能。但孩子又非常需要爸爸的陪伴与鼓励......” 随着王老师的叙述,一幕幕场景俨然浮现在我们眼前。能想象到这种失衡又高压的状态,给小宇带来了很多伤害。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小宇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他的行动变得拖延,反应也有些停顿、迟缓。 这个状况,是可以用脑科学来解释的:一个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失衡、高压的环境里,他的前额叶得不到好的发展,调节情绪的杏仁核不断受刺激,整个人就会变得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大吵大闹;后期,皮质醇分泌越来越多,大脑负责记忆的海马体受损,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睡眠都会下降,学习就会出现问题。 但在当时,小宇的这些情况,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他们会用一些过激的行为,来批评、刺激孩子。 有几次,小宇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进度,主动减少玩乐,一回家就马上做作业。这在旁人看来非常优秀的品质,但对小宇父母来说,他们看到的是:这题你又做错了、你还不够努力、你本来就应该先写作业等等。积极的改变,得到的是批评的话语。这种束缚,让小宇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好,无论他学习还是玩乐,都不行、只会得到父母的批评。 “那时候,小宇能从外界得到一些代偿——我在家庭得不到的关怀,我在家里放松不了,但我在外面的时候,跟朋友、老师,是可以轻松、愉快地相处的。”王老师说。 如果没有其他变化,小宇的问题可能会一直焦灼着、甚至没人重视。 但现实是,身心上的不适,让小宇难以负荷,他的自伤行为越来越多;大脑的损伤,让他难以专注,学习越来越困难;更糟糕的是,小宇在这个时候遭遇了一场校园霸凌。 他的状态完全崩溃了。 2021年上半年,小宇在上海长征医院就诊,由王教授确诊儿童厌学焦虑和重度抑郁。 02 综合治疗 后面的治疗,是由精神科医生-李医生主导+心理咨询师-王老师配合的共同治疗联盟: 既要及时修复受损的脑功能,把损伤的神经递质逐渐平衡、恢复过来; 又要调整小宇自身的负面情绪状态、降低他自残自伤的意念与风险; 还涉及到家庭系统的问题调整; 从综合治疗的角度来看,小宇的这些问题中最紧急的,是通过药物治疗来平衡大脑的激素水平。因为病情带来的躯体化症状、负面思绪,对小宇的生活动力造成了很大影响——行为退缩表现严重、自我效能感极弱;而身体病理方面的恢复,则可以让小宇的状态快速稳定下来。 另外,通过心理咨询来调整家庭系统的问题,显然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药物治疗效果还不够理想的时候。毕竟,孩子当初为什么会病,归根结底,是因为家庭的不良养育模式。待在这样的环境,会让孩子一直处于发病的刺激下。如果家庭问题不改变,即便孩子的情况有了短暂性的恢复,后续也会反反复复,导致治疗的难度越来越大。 讲到这,可能很多人已经开始责备父母了。 “是的,社会舆论,甚至很多咨询师在治疗的时候,常常会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家长。这个时候,家长心里是既内疚、又恐惧的。这也是很多家长不愿参与家庭咨询的原因——他很害怕,害怕别人把所有问题都给他们;害怕别人丢给他一些负面评价;有的时候,甚至害怕到难以承认孩子病了。”袁老师说。 这段话很关键,它能够折射出袁老师对小宇家庭的整体治疗思路;而正是这样的评估与方向,成为了小宇家庭快速恢复的重要支撑。 03 聚焦解决问题的资源 王老师告诉我,第一次在咨询室见到这一家人的时候,他们的状态已经非常糟糕了:妈妈遇到了一些问题、自顾不暇,来不了;爸爸情绪非常崩溃,小宇本人则是一言不发的沉默着。 “如果这时候我们再把关注点聚焦到问题上、去深挖问题,只会让他们的伤口更加刺痛、鲜血淋淋。首要目标是把爸爸的情绪安抚好,给到他支持,让他平静下来。”王老师说。 珍贵的宝物坏了,我们会难过,这很正常。但过度难过,甚至过度指责,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我们该去想,要修复它,自己能够做些什么。 在王老师看来,沉默是小宇表达愤怒的语言。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大人没有给他充分、持续的肯定,甚至在他尝试调整、改变的时候,收获的也只有打压——既然我什么都不行、都是否定,那干嘛还要去做这些事呢。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会沉默、躲避。”袁老师说。 也因此,王老师看到,后续改变的突破口会在爸爸这里,爸爸会是家庭问题改变的重要资源。于是,王老师给了爸爸一些建议: 1.爸爸需要真正理解、接纳小宇当下的状态 因为病情的影响,小宇会有失眠、思维迟滞、行动拖延等状态。他的这些行为,父母处于理解的包容,跟考虑到孩子病情忍着不说,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真正意义上的接纳,能让孩子彻底放松下来;后者,常常会让孩子感觉到不自然与紧绷,而且父母一直这样忍着,又能忍多久呢? 2.爸爸在家里要保持好的精神状态 以前,爸爸在外面遇到一些难题,容易把负面情绪带到家里,在孩子面前愁眉不展,这让孩子的情绪很紧张。所以爸爸需要更多呈现自己积极的一面,多给孩子一些正向、积极的评价。 3.不贴抑郁标签,不让孩子有躺平心理 有的孩子在确诊抑郁后,会想着:既然我有这个病,那就心安理得的只做我喜欢的事情。他会觉得,你让我玩、满足我的物质欲望,才是真正爱我的。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帮孩子区分什么是对他有利的行为,什么是对他有害的行为。那些有害行为,家长要懂得如何温柔有力的对孩子说不,帮助他建立积极的、新的自我。 现在,小宇的精神状态好转,心态越来越积极,也越来越愿意出门走动、跟家人交流了,整个家庭氛围变得温馨有爱。为了给老师们表达感谢,爸爸还专门寄了一面锦旗过来。 行文至此,我想说,虽然父母这个“工作”,没有课前培训、持证上岗。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和家庭的其他成员遇到摩擦与矛盾,但在我看来,这正是家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加完善的过程。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寻求正确的帮助,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能量,直至能把每一次的危机变成转机。 最后要提醒大家,文中的故事和相关分析是基于真实故事进行的文学加工与改编,仅起到参考作用,如果您察觉到自己正在遭遇心理困扰与痛苦,请一定及时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