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声音出现的征兆-杭州上城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6-03 质疑第一序控制论并介绍第二序控制论 虽然大多数家庭治疗师赞同机械式的控制论典范,但有少数人已开始对他产生质疑。然而,大多数质疑并非出于对阶级或观察者——独立系统观念的不满。挑战反而是针对恒定的定律与矛盾,焦点放在没有转变以及没有解释转变的恒定。与恒定观点截然不同的是,家庭犹如充满生命的有机系统,被视为无法避免成长与转变。 控制论典范没有能力处理这个有机系统的问题,却因为其迟缓或陷入僵局的想法,在家庭中常常被视为病状而受到掩盖。因此,治疗的目的是要让这个系统跳脱僵局,让它再度活络起来(运用特定学派的任何技巧均可)。过去几年在一些独具创意的研究论文中,相继出现这类挑战。社会学家丸山孙郎最初发表与1963年的经典文章“第二序控制论”强调,有两种可能得控制回馈类型:负向回馈,他能解释稳定;正向回馈,他能解释改变。先前有两位家庭治疗师林恩.霍夫曼和艾伯特.史毕尔分别在《自然团体中的强化偏差历程》和《家庭系统:静态不变与动态改变》这边文章中提出下列立场:我们需要某些超越负向回馈和恒定的东西来描述转变中的系统,例如家庭及其他社会系统。 帕洛艾图团体后来针对改变与信念的概念所从事的创新研究,以问题为焦点的治疗强烈质疑系统的某部分能够在自身不改变的情况下,控制系统之另一部分的观点。他们提出一个另类的前提,即正向而非负向回馈,才是明确陈述问题与持续的基础。从这个观点看,病理学,不再被视为发展问题行为的必要条件,且各种症状也不再被认为有其功能。这对于了解人类行为与治疗师的角色而言,意义非常重大。然而,这种在思想方面革命性的转向依然没有跳脱控制论典范的局限。 另一个跟了解控制系统可能兼具负向与正向回馈特性形式对比的发展,也对类似挑战进行反思。科学界的波姆、爱因斯坦、皮格妮以及哲学界的德里达、伽达默尔、海德格尔、胡塞尔、梅洛——旁第、罗蒂、维特根斯坦等,对于以实际,现存于客观数据为基础的逻辑实证主义提出质疑,也对主体-客体二元论的概念提出质疑。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主张,观察活动本身永远在形塑被观察的对象。观察者影响且诠释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两者的区别不在外部,而是存在于观察者身上,观察者不再被视为独立于被观察系统之外。过去被视为独立于观察者的系统,如今则被视为依赖观察者的,或是控制论学者海兹.冯.福斯特所谓的观察式系统。作为反思过程的观察活动,质疑客观现实观念。因此,观察活动被视为充满理论,科学则被理解成一种特殊的训练方式,在此活动中各种学术训练汲取自己需要的实务规则与证据。 这些在家庭治疗领域内形成的发展,又称为第二序控制论,或控制论中观察对象之间形成的这个循环关系中的观察者,以及被观察对像的作为上。帕罗艾图团体再次于家庭治疗的领域内,首先触碰客观现实问题,并且质疑客观现实重要性被忽视的问题。贝特森质疑该团体早期的某些理论及其含义,尤其是权利的观念和理论的结果。他在《双重束缚》一书的推荐文中提出深刻的反省,呼吁治疗师更要觉察到积极涉入被研究对象,以及理论对于其观察产生的影响。 不论我们努力治疗病人的动机本身有多么善良,但“治疗”这个观念永远代表了权利的概念。我们犹如希腊悲剧中的主角人物,势必在过程中犯下各种愚昧的错误;其他旁观者尤其是我们的同事,则目睹这一切的发生,我们的后继者必然会受制于我们思想的轨迹。 注:以上摘自贺琳.安德森《合作取向治疗》,文摘仅用于供大家学习研究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