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达-杭州临平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6-10 如果儿童没有学会用语言很好的表达感受便会用身体(生病)或行动来表达感受。躯体化是情绪转变为躯体化的过程,躯体化会和炸病容易混淆,躯体化是因为负面情绪的转化,炸病是通过假装生病来逃脱责任或者获得利益。我们在遇到刺激时会有自然的躯体反应,比如脸红,逃跑等,创伤袭来引起激素内分泌的不稳定,带来一系列反应,消化,循环,免疫,内分泌,皮肤,呼吸,心脏等在刺激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个体成熟后会通过语言描述体验,逐渐的替代躯体的自然反应,如果在个体的这一阶段没有发展好,便会持续的使用躯体化的方式表达情绪的波动。 一部分治疗师认为,具有躯体化障碍的来访者会具有陈述感情障碍(缺乏用语言和文字陈述感情的障碍)。不安全型依恋和早年创伤经历都与躯体化障碍存在关联是有及证据支撑的。之前曾有人提出假设:父母对儿童躯体化反应的回应会强化儿童躯体化的形成,不过此假设一直没有有利的证据支持。反倒是早年创伤经历,不安全型依恋和自我整合感的欠缺与躯体化障碍密不可分。个体在遭受难以承受的刺激时,免疫系统将随之崩溃,部分研究发现dsm中定义的躯体化症状与人格障碍存在共病现象,躯体化障碍在人格障碍患者中十分常见。 许多医生会遇到一些患者的慢性非典型性症状但是却找不出病因,最终只能将他们转介来心理咨询,所以咨询师也常会遇到一些慢性胃炎,胸闷,咽喉问题的来访者,他们在咨询之前也四处寻医,最终决定来心理咨询试一试。 当然,咨询师在看到来访者的躯体症状时不应马上判断他们正在使用躯体化症状防御,一方面躯体困扰会产生压力引发退行反应,人们很可能由于潜意识的压抑而导致躯体病痛,而躯体疾病又可以产生抑郁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