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849-6946

文章
  • 文章
搜索

热馨心理

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就找热馨心理  咨询热线:18258496946(微信同号)

首页 >> 心理探索 >>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四 >> 人活着没有意义?“空心病”为何成为年轻人的主流?-空心病心理咨询为你呈现
详细内容

人活着没有意义?“空心病”为何成为年轻人的主流?-空心病心理咨询为你呈现

时间:2022-07-24     作者:空心病心理咨询【转载】   来自:心理咨询网上平台

北大教授徐凯文教授曾发文:

image.png

一个现象近年来越来越突出——


非常优秀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选自《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甚至已经放弃自己!》开头)


这就是“空心病”,一种类似抑郁症的不良心理状态。


“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的亚型,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它属于一种严重心理状态,但还没到心理疾病的程度(也就是不用吃精神类药,只需要做心理咨询和家庭咨询)。


“空心病”本质是价值观缺陷、意义感缺失。简单地说,就是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迷茫,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伴发异常的焦虑和紧张。这种心理状态,大多与现代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社会有关。


“空心病”的症状没有抑郁症那么严重,所以他们看起来和大部分人没有多大差别。


他们往往十分优秀,在学习和生活中拥有不错的成绩或成就。但这种成绩又像是一种“负担”,他们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努力学习和工作,等取得成绩获得夸奖以后,却发现内心空荡荡。仿佛失去了人生下阶段奋斗的目标,又或者明白了这种“只为满足他人期待而努力”的生活是可笑的、虚无的。


他们想要挣脱,却发现旁人不解;他们不敢挣脱,担心身边人会失望;他们努力维持现状,却还是疲惫不堪;于是他们想到了自杀...


他们产生这种不好的念头,并不是因为条件艰苦、生活受阻、巨大创伤,而是源于外人所不能理解的“矫情”:我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与其一日一日的重复煎熬,不如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们有这个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可能是前一天晚上、高中那次晚自习,甚至是初中偶然一次的放学路上。


为什么“空心病”越来越多?


1、父母过高的期许


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太多财力金钱,渴望有一定的回报,不希望孩子比自己差;


父母吃了没文化的亏,想要孩子少走弯路,一定要考上大学;


父母物质匮乏,急于靠孩子改变家庭命运...


2、迸发的情感需求


物质需求被满足,就开始追求精神上的需要;


父母不断地焦虑和提出要求,让孩子很难感受到被关爱:父母不爱真正的我,他们爱的只是成绩好的那个“我”;


老一辈小时候吃过很多苦,所以体会不到现代孩子的心理:“我们那个年代可是连饭都吃不上,你们现在什么都有了,还矫情个啥”。这种类似非共情的话,堵住了孩子倾诉的需求。


3、现代教育激烈的竞争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上不了大学就没有好未来;


国内高职技校教育稍落后,学历差的孩子很难找到好工作。


4、资本逐利的价值观


科学家待遇远远比不上明星、00后很多人普遍崇拜明星网红、明星日薪204万...


5、理想主义被现实磨平


大多数人不再追逐理想,而是祈祷有一个好工作。


总的来说,一个人产生无意义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


如果一个人有一定的原生家庭(单亲、鸡娃、虐待)和成长环境(竞争、同伴拒绝、学校不适)问题,相比其他人会比较容易产生抑郁或绝望情绪,甚至有轻生念头。


社会支持系统


包含了社会理想、推崇信仰和主流价值观对个人的影响。如果一个社会仅推崇“有钱即正义”、“资本是一切”,而忽视“个人理想”、“心理健康”,那这个社会肯定是病态的。


自我认同感


也就是一个人的成就感和自我肯定,自信是生活的动力来源。


如果发现孩子有“空心病”的症状,家长一定要重视。家长可以通过“主动沟通、认真倾听”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与家庭的情感链接,并帮助他们从生活中找到价值感和温暖。谨防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只一味地追求成绩。


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到了不可调控的程度,一定要向专业心理机构寻求帮助。


教育到底为了什么?


家庭教育究竟是为什么?学校教育究竟是为什么?大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不少人有这个疑惑:教育只是为了传授知识吗?那人人都可以只上网课,不用去学校学习;也不用为了一纸凭证,辛苦这么多年。


我们借用一下刘秀祥的故事,引导大家思考。相信看完之后,你会有所感触。

image.png

刘秀祥出生于1988年,4 岁丧父,8 岁开始独自照顾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母亲;为求学去工地上搬过砖、捡过破烂、睡过猪圈,最终如愿考上临沂大学。


2008年,也就是考上大学的那年,一位贵州少年“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刘秀祥的成长事迹感动了无数人。那时有很多人愿意资助他,但全被刘秀祥一一拒绝了。


他继续一边努力学习,一边整夜做着各种兼职,还把挣来的钱,寄给了初中捡废品时认识的三个弟弟妹妹。

image.png

毕业之后,他拒绝了北京一家公司递来的年薪55万的offer,回到贵州当了教师。他说:人活着不应该让人觉得可怜,而是有力量。


我们常常陷入自我怀疑之中,找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仿佛没有人需要自己,就算离开了,周围人也察觉不到。


其实并不是,人活着不需要有太多的欲望和要求,而是去感知生活,去经历不同的人生。纵使苦难,也终将会过去,你还有无限的可能。


刘秀祥这么坚强的一个人,你能想象他也曾有过轻生的念头。


第一次高考,却因生病而失利。那段时间他想过要放弃生命,对生活充满了绝望。他开始厌恶这个世界,觉得上天非常不公平:为什么父亲会早早的离开我”,“为什么我要承受这么多”,“别人高考失利可以再来一次,我高考失败人生就彻底无望了。

image.png

就在他想要自杀的时候,他看到了自己以前的日记,其中有这么一句话: 当你抱怨你没有鞋穿的时候,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就是这句话,重新点燃了刘秀祥活下去的希望。


因为没有钱,刘秀祥一直在找不到合适的复读学校。最后在他五次恳求下,终于有一位校长接受了他。那位校长,成了他生命中的贵人,为他冰冷的世界开了一扇窗。


身为家长的你,是否愿意在孩子心理煎熬的时候,为他开一扇明窗。


如果你的答案是“愿意”,那就请从现在开始,认真倾听孩子的真实心声,即使不能替他减轻痛苦,也能做到关爱如初。


刘秀祥说, 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他愿意去做那个点燃火苗和希望的人。


他带着母亲回到家中,发现面对的是一群迷茫的孩子,他们抽烟、喝酒、赌博、谈恋爱、玩手机...整个学校大学录取数才77。现如今,刘秀祥已成功资助1900多学生,学校大学录取数也达到了1400+。

image.png

刘秀祥每周都要去家访劝学,周末还邀请学生到家里聚餐。他总是习惯和学生、家长讲自己的故事,不是为了让大家同情他,而是想要拉进与学生家长的距离感,让他们明白:我离你们并不遥远,我跟你们有同样的命运,都出身在大山里,甚至比你们面临的处境要更加糟糕,唯一的区别就是我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在他一次次的坚持下,家长被唤醒了,觉得读书有用;学生被唤醒了,觉得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老师被唤醒了,觉得要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启蒙老师。


刘秀祥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故事,深入了解每一个家庭处境,理解并鼓励教师群体...这些点点滴滴,让我们明白“教育其实就是生活的琐碎,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应该要像做朋友一样,去了解生活的琐碎”。


没有人可以一直处在阳光下,也没有人能一直待在阴影中。


身为家长的我们,既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也需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家长们学会缓解自身的育儿焦虑,放下对孩子过多的期望,才能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成长。


身为成年人的我们,有责任去关爱青少年的成长,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面对心理问题也不用着急,热馨心理咨询有“青少年心理中心”、“人际情感中心、“睡眠困扰中心”三大中心帮助你快速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

扫码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2008-2050 热馨心理咨询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馨心理咨询 版权所有

心理设备

心理咨询师培训

心理学考研

热馨心理学学堂

心理沙盘网

咨询热线:182-5849-6946

ICP备案:浙ICP备17031070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153

中心地址:杭州市江干区九环路9号(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网站联系人删除

技术支持: 杭州云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