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我与假我(True Self & False Self)-心理咨询师为你呈现时间:2023-01-10 临床上,引起温尼科特极大兴趣的,不是精神分析传统意义上的病理症状或性格障碍。他更关心个体主观体验的质感,如内在的现实感,个体的意义感,自我体验的真实感,等等。从他的观察中,他所看到的许多病人,他们既不是被强烈冲突撕裂的人,不是被烦扰的症状折磨,也不是背负沉重抑郁和内疚的人;他看到的是那些行动或功能像个正常人,但却感觉不到自己像个人的人。温尼科特用“假我”来表述这种精神病理特征。 这种心理病理是怎样产生的? 温尼科特将成年病人身上的假我,和他在婴儿生命初始所观察到的母婴之间的互动变化,加以联系。这影响的关键所在不是严重的剥夺,而是母亲对婴儿的需要做出的反应的特性,是母亲对婴儿体验的“个性化”特征的响应。 他认为婴儿最初几个月体验的质量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是早期母亲提供的环境决定了后来人格的发展。温尼科特的观点是,假我的障碍是“环境缺陷障碍”。真我与假我均来自于婴儿与环境的互动。 “够好的母亲”满足婴儿的全能感,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这种需求。她反复地这样做。通过母亲对婴儿全能要求的执行,婴儿弱小的自我获得了力量,一个真实自我才开始具有生命。 一个不够好的母亲不能满足或提供给婴儿全能感,连婴儿的姿势、表情、或态度,都可能一再地被忽视和错过。相反的,母亲给出自己的姿势、表情或态度,让婴儿只好去顺从。 “在所有成为我临床工作基础的几个案例中,皆隐藏着我所说的真我,只是被假性自体所掩盖了。这个假我,毫无疑问的,是真我的一个面向。假我隐藏着并且保护着真我,同时还回应了适应上的失败,并且发展一种对应于(母亲的)外在失败模式的模式。这种方式使得真我不被卷入到反应中,而保持了个体的延续性。 ” 这种婴儿方面的顺从,是假我的最早阶段的迹象,是因为母亲对婴儿的需要无力理解而产生的。这种顺从,将导致婴儿与自己自发的、赋予生命以意义的核心保持一种隔离状态。虚假自体会顺从地按照环境的需要进行活动,并建立虚假的关系。假我隐藏了真我,使其不能自然地活动。 只有真我才是自然的,能感到真实和真诚;而假我所表现的是不真实,在关系中不能真诚地表现。 真我是来自躯体组织的活力和躯体功能的运转,包括心脏的运动和呼吸。它十分接近初级过程的概念,而且,在开始的时候,它本质上并不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它本身就是原始的存在。极端的假我反映了发展的失败,将引发许多严重的性格问题。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