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看到什么,决定了你的生命高度-杭州西湖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2-19 最近遇到了两个故事,都是因为疫情而失业的故事,但故事的走向特别令人唏嘘。 故事一来自于一个高开低走的客户,硕士毕业,找不到工作;故事二来自于一个低开高走姑娘,高中毕业,年入10万美金。 这两个故事强烈对比令我深思,回顾我在咨询领域见过的不同咨询师、客户与学员,我想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面对人生遇到的困难,不同的选择与反应方式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加上时间的积累,人生会天差地别。 01 失业故事一:高开低走的刘倩 客户刘倩(化名)硕士毕业,曾就读于国内外知名学校,有一个不可谓不高的起点,因疫情被裁失业中,失业时间4个月,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来咨询。 失业之前,在家人介绍的公司里做文职执行类工作,工作4年,收入一直不高。 刘倩之所以找不到工作,并不在于她挑挑拣拣或期望特别高,而在于她认为自己找不到工作。面对找工作,刘倩的第一反应是看到各种困难,并被困难压制住了行动。 在刘倩看来,自己不但什么都不会,连找工作都不会,跟应届生竞争会输,觉得没有公司会要自己…… 这些担心、疑虑带给刘倩的,不仅仅是糟糕的情绪、巨大的压力与焦虑,更是行动力的匮乏——被裁之后的4个月里,她只投过1次简历,并获得了一次面试失败经历,然后跟工作相关的事儿就再也没做过了。 02 失业故事二:低开高走的孙玲 同样因为疫情,孙玲也失业了。 不过,孙玲很快就会有新的工作的,毕竟,她是那个用10年时间从流水线厂妹做到谷歌程序员的姑娘。 90年的孙玲,是个勉强读完高中的湖南农村姑娘,高考落榜后去深圳打工,第一份工作是月薪2300的流水线操作工。 但不想一直如此的孙玲,进行了各种学习,去学编程,从而拥有了第一份办公室工作,毕业4年薪水翻了近8倍。 孙玲去提升学历,去学英语,并抓住了一次去美国读书的机会。 毕业后面试60家,她得到2个Offer,其中之一是谷歌外包公司程序员的工作,收入达到了一年大概10万美金。 面对问题选择看到什么, 决定了你会走向哪里 为什么名校硕士刘倩找不到工作,而高中生孙玲却能从一个深圳的厂妹做到在美国当程序员? 我想孙玲说过的一段话可以做很好的解释:“认真努力生活,于我就是一个解决问题、制造新的问题的过程,如果有个方案可以解决我的问题,那我会投资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刘倩与孙玲的差异,表面上看在于,遇到问题是选择直面解决它,还是逃避放着它。 其实,任何人都知道遇到问题要去解决这个道理,但的确有不少人像刘倩一样遇到问题解决不了,而有的人就能像孙玲一样去解决问题。这个区别到底在哪里? 结合咨询领域里的经历,我觉得区别在于,面对问题时,是选择只看到困难而忽略资源,还是选择看到困难的时候也看到了资源。 所谓资源就是个人拿来解决问题的一切,包括但不限于时间、精力、知识、经验、技能、认知、金钱、他人等等。 虽然都是面对失业,对刘倩而言,找工作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因为她选择看到困难与障碍,选择看到自己啥也不会,并忽视了自己的经验、能力、学历等资源,从而认定自己找不到工作,所以也不会去投入时间、精力去找工作。 而对孙玲而言,找工作只是个待解决的问题,她选择看到自己的资源,她会利用自己的时间、精力、经验、技能甚至金钱等资源去找到一个工作。 这就好比爬一座陡峭的山,刘倩跟孙玲都带了一些绳子、拐杖、登山斧等设备。遇到难走的路,刘倩看到的都是没法下脚的地方,并忽略了自己还有绳子、斧子等可以借助的资源,也忘记了自己能走到半山腰所依赖的技能了,她做的就是呆在原地不动。 孙玲也能看到困难,但她知道自己有工具可用、有技能可依,并利用这些继续往上攀爬。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只看困难而忽略资源,而有人会做选择两个都看到呢? 原因一个是,有部分人天生敏感,对防患于未然与问题特别敏锐,但过往的经历中,又没有习得太多应对技能或积累下来相应的成功体验;另外一个是,主流社会文化对失败与问题的态度不够宽容,并且特别喜欢指出问题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成长。 然而,如果一个人目前处于刘倩的状态,知道这些原因其实并没法解决当前的问题,要解决问题,我们要看有什么资源可用,哈哈。 04 如何转变视角, 让自己不再觉得世事艰辛 这是我最喜欢写的Next How的部分。 虽然一些行动建议看起来比较万金油,但行动建议的功效不在于立马见效,而是一个方向性的指引与希望的建立。 真正的效用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后的行动,在行动中的体验、觉察与成长才是效用发生的地方。 就像寿司之神不是一天学成的,是在一个个基本动作的数年练习之后成的,而每个练习都有它的功效。 比如拧烫手的毛巾,乍一看动作特别简单,但十年如一日的练习下去,个人的体验会有不同的变化,而功效与成长便在这其中。 言归正传上建议: 1、去不同的地方、认识不同的人,并在生活、做事儿中去观察与思考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去跟那些我们欣赏的人学习。 孙玲之所以能去到美国工作,那是因为她到了深圳、见识跟她老家不一样的世界。她还因为学英语、玩飞盘认识了很多国际友人,与这些人的相处中,孙玲必然获得了很多启发、甚至资源。而一个没出过山村的孩子的世界就是放羊、娶媳妇、生娃继续放羊。 当然,孙倩也留过学,但孙倩并没有在学习、生活中去跟他人做过多互动,她更愿意待在自己的世界里。 2、去学一门外语。 语言是观察世界、解决问题的承载方式,语言背后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想转变自己的观察视角,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切换。 有个朋友来自国内某个传统文化比较重的地方,目前在留学,活泼开朗的客户学过西班牙,谈起为啥学西班牙语,她说是因为使用这个语言会比较快乐,而说中文时比较压抑。 我自己个人的体会是,大学之后我才在日常生活里讲普通话,后来,即便我跟我那些读了大学的家乡好友讲话,我也不会讲家乡话了,因为我发现,有些表达我不会用家乡话表达了。 曾经看过一个特殊事例,说一个朝鲜人脱北后发现,原来爱这个词还可以用到领袖之外的人身上,表达有不同的含义。 当然,学语言是个漫长的过程了,如果没兴趣,那还有两个方法: 3、去阅读那些面向未来与培养积极思维的书籍,去看那些有希望、有力量、直面困难的电影。 比如《终身成长》、《重塑心灵》、《活出生命的意义》、《伯恩斯新情绪疗法》、《正念》、积极心理学相关;《肖申克的救赎》、《当幸福来敲门》。 4、花钱投资自己,找专业人士解决遇到的问题,包括各类现实问题与转变视角的问题。 人人都知道生病了找医生,其实,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去找专业人士也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分工如此之细,有问题几乎都可以找到专业人士帮忙。 比如找工作中有问题,可以找简历顾问、面试顾问。比如情绪抑郁,可以找心理咨询师,比如思维习惯比较难调整,可以找教练。 05 第三个故事 知道了这些,困难就会很快解决吗? 当然不是,看一篇文章,是没有立马的效用的,但你可能会知道或再一次知道,改变是可能的、希望是可以有的、有的人做到了你也可以的。 最后,借用一个小故事结尾。 曾经有个来访者问:“我真的没办法接受自己啊,我是如此一无是处,如此不堪。但不是说,不接受自己就无法改变吗?我该咋办?” 咨询师回答说:“现在的你就好比面对着一屋子垃圾,你说谁能接受一屋子垃圾,就算是我,我也不想接受。所以,就别想接受了。让我们转过身来,去创造一个新的自己吧,来看看我们有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来创造全新的理想的自己。” 以上,祝愿有缘读到此文的你,能看到自己的资源,创造自己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