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苏联一样解体,从心理咨询视角看北交大跳楼同学遗书-杭州拱墅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2-19 2020年12月15日,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2018级的一位学生,跳楼自杀,留下了一封千字遗书。 我们为这样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和哀伤,他的生命有着强大的能量,只是这能量走向了毁灭自己的方向。 1 重构自我受阻 他曾经拥有一个可以引以为豪的“自我”,这个自我是围绕着“做题”这个优势建构起来的。 像他一样以“做题”作为自我基石的人,其实有很多。今年有个网络热词“小镇做题家”,引发了多方媒体的关注与讨论,也让大家关注到了这样一群年轻人。 小镇做题家,这个词源自豆瓣网一个拥有上万名成员的小组。该小组在简介中称,组群的主要功能是给“985”“211”大学的“失败学子”来“分享失败故事”,从而达到“自救”的目的。所谓“失败学子”,被形象地称为“小镇做题家”,指的是出身村镇的寒门弟子。他们在中学阶段依附于“题海战术”,迫于师长的压力与管教取得优异学习成绩,从而脱离小镇考入一流名校。但在步入大学后,发现自己除了会做题之外,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中学时所有人眼中的“学霸”、“佼佼者”,在步入大学之后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本稳固的自我被震动、摇晃、甚至击碎。 他们需要在新的环境中,重新构建一个基于新环境的自我。这个过程无疑是伴随着不适、痛苦,也会有自我怀疑和否定的。 北交大的这位同学,无疑也在经历这个过程,他也曾经试图去发展其他的优势来重新建构自我。只是他在这个将自我解构,再重构的过程中,放弃了原本的自我基石“做题”,以致于最终陷入了一种“解体”的状态中,也正是这种解体带来的破灭的绝望感,让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他在重构时,依然保留“做题”这个自我基石,来稳固自己,在这个基础之上添砖加瓦,那么可能也就不会发生后续的解体了。 2 “动力和意义”的匮乏 他曾经拥有极高信念和理想,以及对明天的期待,这是一个渴望绚烂绽放的生命。 但在重构自我的过程中,遇到的挫败让他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这与想要绽放的渴望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可能正是这种差距,击溃了他。 他以如此激烈、引人注目的方式自杀,也可能正是想在生命的最后一个选择上,让自己引发最大的波澜,让更多的人看到他。 生命的动力与意义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信念和方向,对一个人太重要了。 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尼采 3 人际孤独,缺乏理解 他用来很多隐晦的比喻,来论证他消亡的合理性。讲述他不被理解,没有意义感,没有支持性,没有方向,没有指导。 在这个世界上,哪怕他和一个人产生真正的链接,或许他都能有一点点活着的勇气和意义感。但是他没有,他在别人面前带上“上进阳光乐观”的面具,又在别人看不到的角落释放阴暗,这种“分裂”的状态,是他“创造自我”的悖论困境。 当他以“阳光面具”示人的时候,又有谁能看到角落里那个面对着破碎的自我束手无策的他呢。 如果他再往前走一步,或许柳暗花明的机会就像黎明前的光线一样,一定出现在地平线上。只是,可能无法脱下他给自己设定的面具,让他陷入困境难以出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