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发展限制,源自内向、自卑和没兴趣?你可以别逗了!-3-绍兴新昌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2-22 那该怎么办 1、找客观证据来核验自己以为的内容。 从“自己以为的”这个表述就可以看出,这是个人头脑里的内容,头脑里的内容与客观实际是有会有偏差的,这个只用生活经验就可以判断,甚至都不用心理学理论来解释。 首当其冲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找客观证据来做做判断、做决策,而不要依赖于我以为的内容。 当自己以为的内容与事实偏差过大,就行动越多,离自己想要的就越远。 讲证据的方法,有两个可以参考。一个方法是学习并使用逻辑思维的知识,以观点/假设与提供证据或验证假设的方式来思考与做判断。另一个是,把问题、感觉尽可能地具体化。 在咨询中,咨询师常常使用具体化的技术,比如客户说我迷茫/难过,咨询师会问是什么事儿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客户会说出一些东西,咨询师会继续使用问更具体的内容,直到聚焦到根本。 不论是逻辑思维还是具体化,都需要大量的练习的。另外,还有个巨大挑战在于个体的已有认知。 在寻找证据与接受信息方面,人会倾向于只选那些支持自己的,而忽略那些不支持自己的信息。 要避免这个问题,除了保持开放的态度,多加练习,还可以参考第二点。 2、增加自己的认知颗粒。 认知颗粒最早可能来源于颗粒度这个概念,颗粒度本是印刷行业的名字,后来在IT行业有了这个概念,认知领域里也有人借用了。 在认知领域,颗粒度的意思与上面提到的具体化有类似的意思,就是对一件事或一个概念,做尽可能多的区分。 如果颗粒度越细,颗粒越多,那意味着对细节的描述越多,越利于理解一件事或概念的全貌。 就像上面三个片段,其本质都是细化颗粒的过程,从内向这个大概念中拆出内向与沟通,从兴趣这个大概念中拆出兴趣与能力,从自卑这个概念中拆出自卑感与自卑情结。 在这种拆解的颗粒化过程中,我们的认知会变化,行动方向也会变化,把行动发挥在能改变的地方——沟通、能力等方面,比用在不能改变的地方——内向、初始易失的兴趣,行动会更有效果。 要做到增加认知颗粒,那需要阅读,像读今天的文章,你至少能了解三个概念的颗粒化。所以,去阅读吧,在阅读中找到可以颗粒度的内容。 当然,如果你可以,也可以尝试自己创造颗粒度。 把一个概念通过拆分,至少可以变成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一部分是不能改变的这两种。只是,能不能改变这事儿,还是受认知筛选的影响。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一个人最终还是会受制于自己的已有认知。难道就要这么绝望么?当然不,李老师的万金油方法来了,请见第三条。 3、见人与寻求专业支持。 李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提供这样的建议,当然跟李老师的工作有关。 但其实,纵观这个经济社会的运行方式,你就知道求助与专业支持是最高效的方式。 我们自己不会种菜吃,也不用自己制造手机,我们拿自己的专业能力来赚取收入,然后去交换自己所需。 在个人成长方面,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教练等等,也都是靠自己专业来支持他人成长的。 所以,想避免自己以为的内容耽误了自己,照样可以找这些专业人士来支持自己。 普通感冒扛扛就过去了,而流行性感冒就得就医。心理与身体问题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到求助专业人士的程度——事实是你可能真的不需要,也可能是需要但你没意识到,毕竟这是一个自以为嘛。 不管怎么说,还有一点是,多去见人,跟不同的人去交流互动,在这种过程中获取碰撞与反思,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以为与别人以为的不同,进而去思考下自己以为的内容是在帮自己还是害自己。 只要你愿意出门或加入网络社群就有机会,当然要去那些让你感觉舒服与开心的,而不要去那种吐槽抱怨不动的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