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虐型人格(自我挫败型人格)-绍兴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6-10 自虐者在儿时的时候往往在遭受危机时会得到不称职父母的偶然关爱,所以他们会有一种信念,只要自己遭受的痛苦足够深重,就能够得到他人的关注。所以自我伤害与挫败就成了他们寻求关爱的手段,如果别人想要离开自己,他们就会自我伤害,博得同情。受虐者的原生家庭中,他们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往往与自己受惩罚有关。这种情况下,痛苦和依恋产生了关联,儿童会认为痛苦是获得父母关爱的代价,所以童年时期遭受虐待的个体,往往会将父母的虐待行为合理化。还有很多受虐型人格是因为童年时期因为忍受痛苦磨难而受到嘉奖,比如一位女士的母亲在她15岁时因为病去世,母亲在去世前的几个月,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这位女士承担起母亲的护理工作,每天为母亲清理创口,翻身擦洗,以至于祖母对此深受感动,不断称赞她的无私奉献。正因为这段时间对她自我牺牲的不断强化,而极少鼓励她满足自己的需要,使得她在面对今后的挑战时都会显示自己的慷慨大度,无私奉献,身边人对她的满口仁义道德渐生厌意。受虐者倾向于与人建立一种关系,在关系中他们会处于不被重视,甚至被虐待的经历,有些会靠近施虐型伴侣。 在妇女庇护所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万分不能理解:受害者会不断回到施虐者身边。Ann Rasmussen 对此做了研究,她表示:受虐者与施虐者分开后,会陷入绝望无助之中,变得极为抑郁,生活几乎不能自理,这种孤独比施虐者造成的痛苦要严重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