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护好自己的“边界”,也尊重别人的“边界”-把握分寸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10-05 提起广场舞,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若是在以前,大家肯定联想到的是健康的锻炼方式、老年人生活的新乐趣。但是现在更多的应该是先会想到噪音、争吵、失眠等等。一种原本健康的锻炼方式,原本可以成为城市风景线的活动,为什么却被人赋予越来越多的负面意义,甚至被称为“公害”? 这就涉及到一个边界的问题。我们经常说的“凡事都有个度”,所谓度,就是边界。 我们的大多数人都能够在充分考虑自身情况的前提下完成自我的需求,并在考虑周围一系列现实因素后在一定的范围内满足自我的欲望。这里的自身情况和现实因素都是“度”、“边界”。 广场舞产生冲突的双方表面上看矛盾点在于广场舞场地、音响的争执,而实际上却是彼此破坏了对方的边界,从而破坏了系统的平衡,各种冲突也就由此产生了。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与周围的一切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当我们与周遭产生关系的时候,我们也就有了与之相对应的边界的存在。 婴儿在生命之初,就已经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边界感。但是这个阶段的边界感是非常混沌和混乱的,婴儿显然都无法很好的理解与母亲之间的边界。所以他们若是有任何的需求和欲望,都是直接表达,寻求即可满足,不会去考虑外界的实际情况。 就像一岁以内的孩子,他们会无法忍受妈妈在厨房制作食物的过程,会用哭喊来表达,反应了孩子内心不接受现实中制作食物所需的时间,也可以理解成与抚养人的边界感缺失。就好像在孩子内心,抚养人是应该可以直接预知、感受孩子的欲望或需求的,孩子一有饥饿的感觉,就马上应该有食物进入口腔,没有间断,双方之间似乎是没有边界的。 随着孩子慢慢成长,1-2岁的孩子开始慢慢的知道妈妈在厨房发出的声音代表着一会儿就有食物出现了。虽说他们不能确定妈妈何时能把食物端出来,但开始能够忍受等待食物的焦虑感了。这个阶段对于孩子发展边界感的心理功能十分重要,父母对孩子内心体验到的焦虑的处理方式最终会影响孩子人格的发展。 因为孩子本身在这个阶段很大程度上是无法自己处理这些焦虑的,这时候母亲的回应就很重要了。母亲如果能够更好地包容和消化这些情绪,帮助孩子处理内心的焦虑体验,孩子对焦虑的承受功能也就会不断发展。如果此时孩子没有及时的得到母亲的回应或是得到的是不恰当的回应,而导致孩子无法承受这些焦虑,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孩子自我与外界的边界被破坏,自我攻击性的加强,从而制造与外界的矛盾冲突。 健康的自我功能是个体在慢慢发展出满足自我欲望的同时,还能够关注到是否与外界的需求一致,是否越过了对方的边界,侵犯了对方的权益。健康的自我的发展是一个个体人格整合发展的过程。 广场舞的群体,若在锻炼的同时注意到场地或音响等的影响,换句话说,不会对他人有干扰,当然无可厚非。但无视周遭居民的休息,只顾自我欲望的满足,这可能更多的反映了这类群体的内心,在早年的依恋关系中,抚养者没有能够帮助这类个体发展出健康的边界感,对抚养者给予的爱的缺失的反应,也可视作当事人的自我救赎。似乎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周遭的人接受自己,哪怕是无理的要求。好像希望妈妈无条件的关爱一样,把自己退回到幼年的某个阶段来获得满足。 事实上在家庭生活中,边界的破坏都是随处可见的。父母无视儿女的需求,强行介入儿女的空间。无论是学业的发展还是生活的选择,都不得不服从于家人的安排。比方说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第二个孩子了,老大往往感觉被父母忽略,本来的边界被影响,孩子可能表现出某种破坏性来引发父母的关注,希望恢复原先的边界的心理动机。 在我们的生活中,边界的破坏无处不在。小到家庭成员之间,大到国家政府之间。这也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无论我们身处何处,内心都蕴含着某种潜意识的幻想,即回到和母亲没有边界的时候,享受与对方浑然一体的共生体验。但现实往往让我们从天上回到地面,矛盾冲突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体验边界带给我们的现实感,从而整合我们内心的丰富感受,发展出更健康的心理功能。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