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经常说的“心理回归”,是如何理解的-心理回归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10-28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老年人,特别是刚刚退休的老年人,由于不能适应突然改变的生活规律,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喜欢拿过去的经历来对比:有的拿自己年轻时的光辉业绩和现在比,慨叹“人老珠黄不值钱”了,心中郁郁寡欢;有的则对自己过去的坎坷遭遇和心灵创伤耿耿于怀,经常滔滔不绝地向人诉说,沉湎于悲愤之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回归心理”。 回归心理以老年人较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文化程度低、心胸狭窄和性格内向者多于文化程度高、性格外向和兴趣广泛的人。老年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现象呢?因为当人进入老年期后,机体逐渐衰老,近期记忆力减退,思维与辨别能力也逐渐下降,但大脑中储存的“往事”却留有很深的印迹,即远期记忆力保持相对得稳定。所以,当老年人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不愉快的刺激,则易“触景生情”。此外,有些老年人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心理卫生知识,碰到上述情况时不会自我疏导,因而更容易发生这种现象。 回归心理是一种不良心理机制,常困扰老年人并影响他们的情绪。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控制,还会加速衰退,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及消化系统的功能减退;久而久之,还可能引起老年抑郁症、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等。 要克服回归心理,首先要心胸豁达,积极乐观,要面对现实。其次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晚年生活环境,老年人要安排好系统的日常生活,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适当参加娱乐和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调剂情绪。同时要树立“老有所用”的积极思想,发挥余热为社会再作贡献;要经常阅读报刊书籍,用新知识来取代大脑中遗留的往事;坚持社交往来,切忌闭门思“故”。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The End — |